近日,第二十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CAFS 2022)于线上顺利举办,本届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和大连心脏学会共同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承办,以“回顾与展望”为主线,梳理总结既往20年房颤的共识与未决议题,展望未来20年房颤的发展方向。
会议期间,尊龙凯时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电生理”)举办了主题为“尽精微 创未来”的专题会,特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连君教授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殷跃辉教授担任会议主席,特邀广东省人民医院薛玉梅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韩宏伟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尹晓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王云龙教授和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李绍龙教授担任会议主持。此外,还邀请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易甫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梁明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荣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金奇教授和波兰电生理医生Krzysztof Myrda担任讲者,围绕前沿学术内容进行专题汇报,探索房颤诊疗发展。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易甫教授在分享《房颤节律控制时代:早诊早治早获益》专题时表示,房颤患病率高、危害严重,已成为重要的临床挑战,EAST-AFNET4研究提示诊断房颤一年内进行节律控制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改善预后。导管消融作为节律控制手段之一,优于药物治疗,国内新版共识提示,目前房颤导管消融以射频和冷冻为主要消融能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王学忠教授补充道,有新证据表明,病程时间越长,维持窦性节律的机会明显下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孙鸣宇教授在讨论中提到,我国房颤患者数量庞大,需要加强科普宣教,ESC指南中推荐导管消融可作为阵发性房颤一线治疗手段。广东省人民医院薛玉梅教授则表示,目前消融技术水平成熟,早诊早治早获益已成为可以实现的目标。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梁明教授就《心房颤动冷冻消融单中心试验结果分析》这一专题进行汇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冷冻消融原理、影响因素、工作模式和单中心数据等内容。此外,他还介绍了微创电生理自主研发的IceMagic®心脏冷冻消融系统的产品优势,如温控功能可以在达到冷冻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手术安全性,球囊表面的温度传感器还可以实时监测冷冻效果。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韩宏伟教授表示试验结果令人鼓舞,多路测温等国产创新改良值得期待。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李树岩教授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浩教授则对国产创新产品表示认可,并期待微创电生理后续能研发出更多更好的产品,造福更多患者。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荣峰教授向参会专家分享了《新型压力导管治疗房颤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解读》专题,就技术原理、研究设计、消融过程和研究结果等内容进行介绍。他表示,微创电生理自主研发的FireMagic® TrueForce®压力感知磁定位灌注射频消融导管可以实时显示压力大小,在房颤消融手术过程中给临床手术提供消融依据和保障,不仅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显著提高术者的操作体验,期待国产压力技术早日在临床应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尹晓盟教授、辽宁省人民医院杨桂棠教授和天津市胸科医院马薇教授围绕试验过程和技术细节展开了热烈讨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金奇教授在分享《机器人磁导航指导房颤消融的现状及发展》专题时,详细介绍了磁导航系统的演变、磁导航指导房颤消融手术的学习曲线、高效消融和零射线消融等精彩内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王云龙教授在交流中谈到,期待Columbus®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和磁导航系统的技术融合创新,为中国电生理领域提供高度创新和差异化的产品。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王海雄教授和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陈珂教授则围绕磁导航应用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议最后,波兰电生理医生Krzysztof Myrda分享了一例应用Columbus®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完成的房颤消融治疗病例,多位国内电生理专家与Dr. Myrda就病例的消融策略进行探讨。Dr. Myrda表示,希望未来有机会能够来到中国进行更深入的学术交流,同时对微创电生理即将上市的多款在研产品表示期待。
会议主席高连君教授感谢各位专家对会议的支持,并表示很高兴看到国产医疗器械在不断创新和进步,期待微创电生理今后能有更多创新产品上市,造福更多患者。
未来,微创电生理将持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与国内外电生理专家进行深度交流,在学术分享和科研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患者和医生提供更完善的产品及专业的服务,提供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电生理介入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